
在制造硅溶膠的過程中,一般使用堿溶液來使其保持穩定的液態。堿性溶液通過使
納米粒子離子化,來使二氧化硅顆?;ハ嗯懦?,從而使硅溶膠不發生凝膠。通過在硅溶
膠中加入電解質,可以削弱二氧化硅顆粒之間的排斥力,促使其形成一個連貫的硅氧烷
鍵(Si-O-Si)網絡,從而使硅溶膠發生凝膠化,將液體轉變成凝膠狀固體。在凝膠化過程
中,硅溶膠的黏度在最初的一段時間里不會有太大增長,而在某一時刻后,其黏度會在
極短的時間里迅速增長并產生膠結,最終凝膠為固體,如圖所示。在結合其他化學材料的
凝膠特征基礎上,將硅溶膠的凝膠過程分為了3個階段。在階段1中,硅溶膠黏度與水相
近,沒有凝膠形成。在階段2中,硅溶膠最初仍保持黏度相對較低的液態,但在某一時
刻后,黏度會在短時間里迅速增長。整個膠體漿液會逐步變得粘稠而難以流動,直至最終
變成無法流動的膠凍狀,此時凝膠的具有一定的彈性和塑性。而當達到階段3時,硅溶膠
的凝膠會發展出一定的剛度,成為較堅硬的固體。
因此,工程研究中利用硅溶膠黏度延時增長的特性,將液態的硅溶膠利用灌漿法等方式
注入到地基中,等待其凝膠后將松散的土顆粒通過膠結作用粘黏在一起,從而完成地基土體
的加固。
硅溶膠的凝膠化是控制注漿加固效果的關鍵。一般可將硅溶膠的凝膠時間定義為從漿液混
合到形成牢固凝膠之間的時間。硅溶膠的凝膠化依賴于顆粒間的相互作用,凝膠的形成時間主
要受漿液中二氧化硅的含量、二氧化硅顆粒的大小、pH值、離子強度和溶液溫度等因素的影
響。
一般而言,漿液中二氧化硅的濃度越高,二氧化硅顆粒尺寸越大,加入的解質溶液的離子
度越大,凝膠時間越短。